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

【誰是李榮春?】文學講堂場次三:大文豪帶我到家鄉旅行--李榮春的頭城文學風景


「老么轉過派出所前這一條路再走一會便到媽祖宮廟,媽祖宮廟往下眺望就是烏石港,現在沒有烏石港可呈現古時的那種景觀了。廟前那兩隻石獅據說可代表這種雕刻藝術的傑作,每一個人的孩子的時候,曾經都騎在它們的背上,再老的老頭子的孩子的時候,都像現在的孩子一樣很喜歡騎在它們的背上。它們已經都是這裡的鎮寶,差不多都有將近二百年的生命了。

老么在這裡再向右轉便是土地公廟前這一邊的和平街,他的古居。

和平街整條街再經一千年的時間累積,無疑便會成為歷史上民族的光榮,價值連城的文化財,即使這時無論哪一個人從現代都市一跑到這裡,時間立刻便會倒轉到兩百多年前的辰光中,同時會引起每一個人一陣思古之幽情。」--李榮春《八十大壽》

李榮春作品大量描寫家鄉頭城的生活,老街、山海、節慶、家庭。

若將李榮春定位於一個「在地書寫」的作家,不免有些不足;但從早年的《海角歸人》,及50年代之後,以故鄉為主題的作品中,確實為現存的、已改變的昔日頭城生活,留下動人描繪。

【誰是李榮春?】文學講堂場次三,由耕耘宜蘭文史多年的葉永韶老師,以他極擅長的說故事方式,帶大家認識李榮春的筆下場景,以及生活。
點我報名--> http://goo.gl/KvcVP9 (本堂報名截止日為10/1)
講座開放國中~大專學生志工名額2名,當日免費入場。
延伸閱讀:
李榮春《烏石帆影》(當日現場可購)、李榮春全集《和平街》
葉永韶編《七月尾》(當日現場可購)
燦景古建築研究工作室編《頭城文風:看搶孤》、《頭城文風:一片春帆帶景來》

(相片取自靜宜大學「李榮春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」影像)
「我記得我很久以前,在公部門服務的時候,這棟建築(李榮春文學館)還沒修,我在文化局的時候來修。那時候我也不認識李榮春,也沒看過他的小說,後來我開始來頭城做老街再造工作的時候,認識了游錫財里長,他一直在講我們這邊有個小說家叫李榮春。有個機會我認識了李鏡明醫師,他送我兩套李榮春全集小說,我連箱子都沒打開,就放在我家。

有一次吳錦發(時任文建會副主委)來這裡開始要找李榮春的舊住家在哪邊,我就覺得很特別,有這麼多人,尤其是文學界的人那麼喜歡李榮春。之後文化局爭取文化部的一點經費,就把這邊佈展成『李榮春文學館』。我覺得非常高興的是,鎮公所也很願意來承接這樣的事情來做經營。後來我真的很認真讀了李榮春的小說,還在李榮春小說上都寫了我的電話,因為我把李榮春描寫頭城所有的景致,都做上記號,所以我很怕我的小說被借走;很謝謝李鏡明醫師送我兩套,一套可以借別人看,一套是我自己一定要留著。

其實在頭城,我只要到火車站的時候,就想到李榮春。我一直覺得如果沒有李榮春,我們對頭城的印象,只知道它是「開蘭第一城」,只知道一些年代,以前是烏石港、火車通車這樣的歷史而已,可是都只有骨頭,沒有肉……。」

這是2013.10.26「李榮春文學論述與宜蘭地域背景分析」座談會上,葉永韶老師提到他認識李榮春文學的開始。他以一位從事古蹟修復的建築師眼光,看見李榮春文學在土地、街弄、節慶、尋常生活中的價值,因此他陸續整理了《頭城文風:看搶孤》、《頭城文風:一片春帆帶景來》,及集結李榮春作品中描述「搶孤前」準備工作的繪本《七月尾》,用李榮春的文字,引大家進入頭城的舊日美好。

詢問葉老師這次在講堂中想分享哪個主題?他說,既然我們要在羅東的「回家生活」,那就來談「生活」吧!

「讀李榮春的小說好像沒什麼,稀鬆平常,就像阿公、阿嬤跟你講話那樣,沒什麼,很簡單的,但是它裡面的寓意,還有生活場景……卻能走進我們的心裡。」


無路用的人 李榮春一生只寫頭城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