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

《懷母》讀書會記錄

時間:2014.5.17下午2點至5
地點:李榮春文學館
參加人數:10


李鏡明醫師:《懷母》是一本渾然天成的小說,在作者六十四歲的時候完成。可說是台灣文學界中的巔峰之作。台灣的作家當時是很可憐的,在北京話的文化體制下,台語語系的作品是完全不被重視的,可是說連看都不被看一眼。但這樣的情感表達真的無人能及,許多女性讀者是淚如雨下的讀著。無論翻開哪一頁都覺得非常的感動,文字之細膩,美感,個人對母親的感情,觀察力之細膩,全篇沒有一個地方是廢話,若不是真感情的投入是寫不出來的,作者說:「我唯有繼續再攀爬」更有人認為李榮春寫完《洋樓芳夢》已是不朽的了。《懷母》這一本由「李榮春文學獎助會」印行的版本,是李潼幫忙設計,但他本人對於這本書是沒有太多的感動。


雅莉:三個部份:文學層面,他是一個倒敘的故事,但他倒敘是很複雜的,很多層次的;再者是語言的使用方式,如「媽沒有病」的反覆敘述,是不是用一種重複的語句去呈現,代表作者本人也無法面對那樣的事實?再如「真高興」、「真滿意」等等「真」字的用法,讓人聯想到宜蘭在地的閩南語腔調。
第二個是情感的部份,三年前第一次接觸到李榮春文學,就讀《懷母》。當時覺得自己的家族之中有好多和書中類似的點,尤其像是照顧久病家人會出現的那種不耐煩和生氣等等情緒。以及作者母親好幾次都差一點走了,但家裡的人會一直唸佛,幾次把媽媽叫了回來,這也是在自己的經驗中非常貼近的部份。
第三點是老四家庭看待母親喪事的角度,這個家族的人似乎都是著重在要讓媽媽高興,而非外人的眼光。

美幸:我在重複看這些堆疊的文句時,就好像在《看搶孤》的時候,那種人越來越多的感覺,好像原來只是兩三個人,到後來越來越多,最後好像有幾千人一樣。《八十大壽》中也有這樣的句子:「我每天在過的日子都是不一樣的」,他的文字在這個堆疊的部份做得很好,讓你覺得很自然,又覺得深深被吸引。

雅莉:這就好像侯孝賢的電影,而不是好萊塢的,它是慢的,但一直累積的結果最後就會讓人不自覺流下眼淚。(但又不像蔡明亮的)

美幸:對,很多小細節的描寫……。白羽扇掉的時候,其實作者自己已經在做心理準備了。另外是宗教信仰的部份,從最前面的陳述到最後作者是致力在填坑的工作上,而不是在努力地準備祭拜或其他等等的。再提到久病無孝子的那種心情,最小的兒子(李醫師的爸爸)的耐心和安撫很令人感佩。其中我們可以看到母親對他的擔心、愛,一直到最後都還在為他擔心,但作者也不願意為了母親的期待去娶妻生子,或是去工作賺錢,可是在母親走後卻還是失去生活的重心,感覺沒有家了,感覺後悔,在文字中情感的糾結很深很深。

淑珍:媽媽在哪裡,家就在哪裡。

美幸:很好奇李榮春死後的儀式為何?
李醫師:沒有尼姑也沒有道士,是神父為他做了一些彌撒,以及告別式。
美幸:我在思考,李榮春是不是曾經想過他既沒有結婚,也沒有後人可以奉祀,所以在選擇信主?
李醫師:我想不是,他應該是喜歡在天主堂裡有朋友的關懷,大家也不在意你是否有工作、有賺錢,大家在一起唱聖歌的氛圍。這也因為他早期受了俄國小說家的影響,因為俄國人對於人生前死後有無靈魂等等有一些特別的看法。但有一些人沒有宗教信仰是活不下去的,一般人是沒有辦法的,宗教給人一種心靈的平衡,有時候是一種氣氛,在家裡、鎮上太多的責備和反對,但他本人的信念卻那麼強烈,所以兩相之下這也變成了一種扭曲。所以後來他也形成了一種對抗,我有冷水可以沖洗就好,我有可以寫作的空間和時間就好。當時他在三哥的店裡工作只是為了三餐溫飽,所以其實他手上工作著,腦袋裡卻是想著他的小說。他說:「我是作夢的時候去工作。」在二哥的沙石場工作,時間從半夜做到三點,白天他是不會多做的。做完立刻就去古井刷洗乾淨,接著就寫小說,他是一點時間也不浪費的。

對於母親的久病,當時的人並沒有那種人生病了,趕快送到醫院去的概念。
雅莉:是因為沒有錢的關係嗎?
李醫師:對,當時有到頭城的診所拿藥,甚至拿一整週的藥,已經是過去觀念理認為盡到孝道了。但這又會造成家族糾紛,兄弟間有出錢照顧母親和沒出錢的,彼此難免會有心結。後來甚至還演變出誤會李榮春偷錢的事。李榮春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很直的人,但在寫作時完全就是進入一個高級文人的境界。

當時頭城有長老教會我們都不知道,有的話都是頂埔那邊比較多,啊大家都說那是為了領麵粉啦!奶油等等。

黃松林老師:這其實是一個誤會,他們是照著戶口發的,若你不是戶口內有登記的人,跟教會關係再好也沒有用,但大家都不曉得,都說那是麵粉教,但教會的立場是真的要濟助他人的。尤其天主教更是不為人知,那是從大陸被趕出來的,後來台灣三百多個鄉鎮,每個至少有兩個天主教堂,外籍神父為了學台語還請我去教他們,所以我才會知道說信教就可以拿麵粉這個完全是誤會。
我這麼多歲了,大家都年輕,讀書可以這麼仔細,可是我就沒辦法,其實我是吃飽太閒,才覺得加減看看很不錯。但故事真的寫得很好,剛剛雅莉小姐說的我也有感覺,明明母親就過世了,啊一下寫過去發生的事,一下又跳回來……這個我是不懂,是不是這個才叫做寫作的技巧?以及李榮春寫天主教故事也是這樣。
李醫師:嗯,這個是他用的倒敘法。

黃老師:但有時候又覺得他文不對題。有一篇說耶穌誕生,但為什麼不叫做自行車?另外他裡面用很多台語的話寫,台語在當時中國有四百多種方言的時候,大家在選要用哪一種語言當作國語的時候,有很多人其實是認為應該使用閩南語的。你看看我們的詩詞、我們的平仄,使用上其實很多都是閩南語的,這是一種很優美的語言,但最後卻是使用北京語書寫,那其實是官話,但最後演變成了所謂的國語。
我看到《懷母》精裝本裡其他故事,用台語用語的,我有把它印出來跟大家分享,例如:「印更衣(冥紙的一種,上頭印有衣服圖樣,主要給亡者用)」、「餿飯湯」、「著拉仔(孩子一個月內破傷風,夭折)」、「挑功來看妳」、「停仔腳」、「頭路」、「粵魯」等等,還有一些是日語「話方( 哈吶西卡打,說話課,方就是方法)」、「讀方、話方、綴方(作文)、書方(寫字)」、「討里(鳥)」……

李醫師:這個問題我有想過,這個問題,就像我們要寫信給我們的媽媽,我想到的跟寫出來變成北京語的,完全走樣,感情都不見了,我們是失掉了語言的一代(站起來講了@@)你看像「我們ㄟ」,這個「ㄟ」要怎麼寫?寫不好啊!有的人用「e’ 」表示。用國語變成跟英文寫一樣,這其實是我們台灣的問題,這代表我們失掉了我們的語言(失語症?)。
美幸:這裡面有用日語文法的使用?
李醫師:這個是受日本人影響,你看日本人的連續劇,日本人的電視劇是生的表現,他的細膩,這是一種文化。

雅莉:老師我可以不可以請教你,作者的母親喪禮時,你有目睹到嗎?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。
老師:有,跟一般人的差不多,但陣頭真大。

李醫師:當我要考宜中時,李榮春教我讀英文,一句一句的唸,那時我才知道我的阿伯會英文。不過當時我考上宜中的分數很低,我的父親請人去看我的成績,知道成績後對我吐口水,說我沒有用了。後來沒有辦法了,父親說那只好高二重讀了,後來也是這一年才讓我發現了讀書的方法,不然說真的我現在在開計程車。

黃老師:不曉得你們讀李榮春的作品會不會覺得他是一個很客氣的人,譬如說他並沒有真的信教,但卻沒有辦法拒絕人家,海角歸人之中也有提到,那個對象他明明沒有愛意,但就是沒有辦法拒絕。
李醫師:李贄(明代思想家,字卓吾)提出,一個文學家,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童心,李榮春就是這樣,到他死的那一天他都沒有失去他的童心,所以他才會像一個野人一樣,有一個原來的模樣。

燕芬:我很喜歡來這裡聽每一場的讀書會,尤其是聽李醫師經驗的分享。還有像是黃老師所說的台語文學的研究等等。我知道作者以前有許多非常珍惜的工具書,是任何人都不能去碰的,只有他最了解的。有時候覺得寫作很困難,沒有時間,但是一定要走出那個困境。
李醫師:推薦妳看瑪格麗特莒拉斯(Marguerite Donnadieu)的書,她是法國和越南混血作家。
燕芬:我真的很敬佩李前輩,為什麼他的作品可以這麼流傳長久?第一個就是細膩度。

李醫師:李榮春的作品像是一座山,如果你從《八十大壽》上山,你會覺得他很囉唆,若從《海角歸人》也會覺得有障礙,可是如果從《洋樓芳夢》,你會發現為什麼一個人可以這麼年輕就可以寫出這樣的作品?接著你再回頭看這本《懷母》,就可以理解他的情感為什麼能這麼豐富了。
用一種日本人的說法,這是「私小說」的寫作風格。所謂的「私小說」就是以個人為中心,但記錄的是他身邊他週遭的事情。我百看不厭,就像《紅樓夢》一樣。

淑珍:我覺得他是一個思想家,而不只是一個小說家。我不會說他是叛逆,而是這個社會叛逆他,他只是很勇敢而已。而且他還可以寫出來,寫出來的力道又大了許多。

志成:我接觸這個《懷母》是第二本書,第一本是《烏石帆影》,我的接受度是很高,像一些過去的日常生活,語言等等,真的是寫得很貼切,讓我覺得,李先生這個人真的是一個抓住重點的人,文章中很多東西其實是長時間相互堆疊的,甚至是前後呼應,這個都是在強調人生中很多的真實情感。初期我看《烏石帆影》,有一些搶孤等畫面,那個人的氣味,那個真實的感覺,細膩度比電影還要真切。反而《懷母》剛開始看我有點看不下去,可是最後那種真實的感情就被帶出來了,不論是葬禮、南管北管、大身尪、這個就在寫我們週遭的東西,就在寫我們的生活,這是一般文學作品中很難看到的,有時候我會想,說不定我小時候真的看過他。

楊樹仁老師:李榮春成為一個文學殉道者,他跳脫框架去尋找真理。我在參與讀書會的過程中常聽到李大哥提出一些新名詞,我也會跟著去追逐。我在書裡面看到很多很美的地方:「在這關山遠閣……p117」他用幾句話就可以把很美的情境表現出來。(談自己母親的生命)我母親最近病了很久,這兩天,她過世了,所以我讀到《懷母》,感觸很深,不斷想到過去母親的一切,真的很難過。


(會後,慰問楊老師的現況,他說:該大哭的時候還是會大哭一場!」衷心祝福楊老師與家人,也希望他多保重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